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布时间:发布日期:2019-09-18
9月10日,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校刘春生教授荣获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三十三载教学科研路,刘春生曾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任北中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系主任,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带头人,还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道地药材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是《药学学报》中英文版、《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现代中药》、《中药材》等杂志编委,还是中医药十三五行业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分子生药学》主编,研究生行业规划教材《分子生药学》主编。
刘春生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小时候经常带着他登山挖药,自己炮制加工。由于是中医世家,家里祖传了好多秘方。刘春生的父亲说:“东山的五加皮祛风湿较好,西山上的五加皮治疗喘证效果好。”有村民说草药治病疗效差异较大,有时能治好,有时治不好。年轻的刘春生产生了疑惑:“同样都是五加皮,为什么时灵时不灵呢?中药的质量对中医疗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由于当时人们的中药知识有限,他的疑惑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因此,他暗暗立志要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系统学习了中药知识后,他才弄明白,原来家乡用的五加皮是不同的基原,一个是杠柳皮,一个是三叶五加皮,但村里人统称五加皮。家乡用的青蒿也并不是黄花蒿而是白莲蒿,用的益母草是现在的夏至草。从那时起,刘春生便意识到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中药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在往后的岁月里,刘春生一直投身于中医药事业,教育更多中医药学子,传播中医药文化。
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刘春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性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很珍惜和本科生一起采药实习的时光,在爬山采药过程中,一边教学生采药认药,一边和学生聊人生、聊理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阳光看世界、辩证看世界。
刘春生认为,优质的教育,除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他在常规教学基础上,注重培养本科生的读书兴趣,形成了以科研的方法求知识的本科教学方法;在研究生培养中,致力于逻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研究生永攀科研高峰的意识。所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名博士生获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神农尝百草,采药悟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采药实习不是植物学实习,应该传承采药经验,形成独特的药用植物采药教学实践活动。”刘春生这样说,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中药专业采药实习教学理念和方法。长期以来,中药专业的采药实习和植物分类学实习雷同,基本以认植物种类为核心。
刘春生认真梳理了本草文献中的药用植物采药记载后,发现采药实习不同于植物分类学实习,提出中药专业采药实习在植物分类基础上,必须要采集到药用部位,用根采根,用花采花,认药先采药。他还提出基于中药形成的本初理论,看形态悟药性,闻气味悟药性,尝味道悟药性,形成“认药必采药,形色气味悟药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把植物分类和本初药性发现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全国药用植物同行的赞赏和推广。
行业导向,技能培养,提高毕业生融入社会的速度
刘春生在和同行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学历和服务社会的基础技能不对称。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药DIY鉴定中心,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进行中药饮片的初加工,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经过缜密调查,针对毕业生提出的“拿到毕业证,心中一片空,不知道自己会干啥”的窘境,提出在学校开展中药饮片四六级考试,实行通关式等级考试,把中药饮片鉴定从入学一直延续到毕业,学生只有通过10关考核合格才能达到六级水平,将短期的中药鉴定学习变成了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拿到6级证书的同学会自豪地对用人单位说,“我的中药鉴定是特长!”。目前,中药饮片等级考试已经推广到研究生层次,使高学历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得以提高,形成既能做科研,又能下基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刘春生常说,新时代的高校不应培养出“书呆子”。因此,在对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品德。他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情和特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在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中,他不提倡以“说教式”教育学生,而是以“引导式”“启发式”的方法指导学生。他善于从学生选题、方案设计、实验进展到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到写作表达的科研能力。
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中,刘春生经常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他认为,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领导管理、组织和办事能力,这对学生毕业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刘春生深受学生喜爱,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多项荣誉。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共主持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学论文22余篇;获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教材7部;录制教学实训及微课视频15部。近年来还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共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近700万元。他在以身示范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他经常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视野、远大的理想、坚定的目标,教导学生要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不论是不是自己的研究生,刘春生都尽心尽力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们都喜欢跟他聊科研,聊人生。有一位其他课题组的研究生找到了他,希望能帮助设计课题和实验方案,他一口答应下来,并手把手带领她走上了科研道路。刘春生还曾资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他主动资助,出谋划策,对学生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因贪玩或其他原因延期毕业的学生,他耐心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节,从思想上解决学生落后的根源,及时督导跟进,直到他们重新回到生活学习正轨。
刘春生的博士生任广喜、徐国杰、姜丹、厉妲,毕业后纷纷投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姜丹回忆说:“刘老师像长辈一样看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事。他不仅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生活上的引路人,他会有意识地训练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引领我们”。作为一名新教师,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标书自然无从下手,刘春生不断引导和督促姜丹理清思路。姜丹回忆,不管在吃饭的路上,还是课间休息,老师总会和她探讨课题思路,从标书的整体思路到细节,老师都仔细修改。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015级博士厉妲毕业工作一年即被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在初带学生时,厉妲说:“我仔细回忆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他对待科研的认真态度和培养学生的悉心奉献精神,对我触动极大。没有老师培养和言传身教,我不可能走进高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也正因如此,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在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时都会以刘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受人爱戴的好教师”。
服务社会甘于奉献
来自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尼玛潘多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进修学习。潘多老师说:“在学习期间真正感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厚的中医药情怀和浓厚的教学科研学术氛围,感受到了中药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导师刘春生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都令我非常敬佩。”进修期间,潘多在刘春生的悉心指导下撰写了一篇关于藏药洪连的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上。
西藏藏医药大学的米久老师回忆说:“一年进修期间亲身体会到我的导师刘春生教授是德高望重、认真负责、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好教授。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年的学习结束后,我满载着收获、感悟、信念、热情回到西藏藏医药大学,今年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非常感谢北中医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取教化者在师儒。”在北中医,还有很多名像刘春生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好教师,为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奉献心血与智慧。
在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这一荣誉后,刘春生说,自己取得的荣誉,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的集体荣誉,是传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优良教风的结果,今后将更加努力地投入中药教育事业,为培养优秀学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