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砥砺前行
前言: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黄大年一样,怀揣着科技报国的梦想,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态度,奋斗在科学研究第一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为本,苦练教学基本功,立德树人,精心哺育桃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人才;他们关注社会,积极发挥科技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的统一;他们师德高尚,躬耕杏坛,甘于奉献,执着进取,是吉林大学师资队伍的排头兵。他们就是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于吉红教授就是这群人当中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一位。
于吉红,中国共产党党员,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专家。现任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线教师,于吉红始终将传道授业、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她坚信扎实的本科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学课堂,亲自为学生上课。在课堂上,她注重向学生们介绍国际上最前沿、最新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于吉红还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她走进学生思政课堂,宣讲十九大精神。她寄语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新时代的开路先锋。
于吉红教授为学生上思政课
于吉红教授为学生上思政课
因材施教,润物无声
执教以来,于吉红共培养博士40余人,已有20余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包括优青获得者等。她一直秉承“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育理念,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特点进行引导式教学。她会在入学之初和学生一对一地探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研究指导,将启发创新思维和塑造科研能力相结合,做学生开拓创新的引路人。于吉红相信每位学生都是一块可雕琢的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于吉红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1998年在国外完成博士后回国后,二十年如一日,忘我地工作,节假日对于她来说从来都是与工作日无异。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团队成员、学生们和她一样把“天道酬勤”立为座右铭。每当学生因科研进入瓶颈期而垂头丧气的时候,她都会悉心指导和鼓励,使学生重新得到前行的动力,重拾面对挑战的信心。
于吉红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2015年,于吉红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中一位年轻的院士。成为院士后,她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重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于吉红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高效催化材料的材料基因组研究。面向国家“双一流”建设,她肩负起“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的重任,致力于在更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作为科研工作者,她始终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2016年,她带领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成核的机制,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性学术期刊《科学》上。这一发现不仅使业界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为石油化学工业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径。2017年3月,鉴于她在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所作出的重要创新性贡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向她授予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周其凤院士为于吉红教授颁发“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奖杯
科技创新,人才驱动
吉林大学于2016年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吉红教授担任实验室首任主任。作为与国家外专局共建的全国首家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于吉红带领实验室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进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组建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应用研究。目前,多位世界级科技大师和领军人才参与到实验室高水平科研合作当中,产出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实验室在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推动着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实现新跨越。
于吉红教授率团访问法国、荷兰高校,并对话诺奖得主让·马里·莱恩教授
十九大期间于吉红教授接受采访
继往开来,面对新一轮蓄势待发的科技革命,于吉红深感时不我待。“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是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于吉红说,她一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带领团队在独创独有上下足功夫,身体力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该团队共有16人组成,他们平均年龄45岁左右,来自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不同的学科。他们中有,也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国家特聘专家,也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有省部级教学名师获得者。这支团队可谓人才济济,各有所长。他们思想活跃、求真务实、热爱科教、勇挑重担,用睿智与汗水创造了许多优异的成绩,为推动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及内涵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晓安老师多年藏书及获得的专利证书,张晓安教授将多年藏书与弟子分享。
张晓安教授,旅美科学家,2008年全职回国工作,2009年入选中国首批特聘专家。归国以来,张晓安教授将几十年所学倾囊而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教育他的学生,带领学生们攻研在国际科技最前沿,在功能仿生材料及技术、分子和纳米光电材料及器件、刺激响应功能材料与传感检测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贡献和重大发明。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率先展示了以喷水打印代替喷墨打印的绿色打印技术,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电致原位酸碱及诱导可逆变色理论,并成功地展示了这类新型电致变色技术在更加节能的吸光类数码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申报了多项专利,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发表SCI科技论文40多篇。相继获得 “中国侨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和(创新团队)贡献奖”、 “吉林省优秀海外归国人才学术贡献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徐家宁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自1982年留校任教35年,一直在坚持在本科教学一线,教书育人,锐意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学生的欢迎。他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以自己的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把理想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热爱化学,立志投身于化学事业。
执教以来,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本科生教学工作中。主讲过无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等化学基础大课;先后主持无机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等本科生实验课程。对待每次实验课,他都认真做准备实验,对相关的实验操作和现象的把握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承担基础理论课时,每一轮都重新备课,课前认真修改电子课件,及时把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中心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6年以来,他所负责的“化学基础和综合实验”课程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实验教学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的“化学基础和综合实验”课程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徐家宁教授与其教学团队合影,前排左二为徐家宁
宋大千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吉林省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青年教师的典型代表。在工作中,宋大千教授注重合作,勤于交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敢于向高难的科研课题挑战。目前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的“食品中掺假物和有益有害成分的检测”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食品和饮用水中典型有害因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评估和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宋大千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颁奖照片
宋大千秉持“教育的使命是要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理念,自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所研制的设备在吉林省1300个食品安全检测室及60个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站得到广泛应用,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2011年4月9日,李克强总理到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视察期间,对宋大千教授团队采取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仪器研发、推广和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吕中元教授在与博士生讨论科研工作
吕中元教授注意平等、公正地对待指导的研究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肯定他们在各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因此,研究组的学生们不仅把吕中元老师当成他们科研上的好导师,同时,又把他当成了最可信赖的知心朋友。有些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乃至生活上的一些困惑都会向他提出,非常信任他。他也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总是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诉说,并为他们提出好的建议。
吕中元老师一直认为科研是一位教师搞好教学的基础。他在聚合物多尺度模拟方法的发展以及在复杂聚合物体系多级结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因而获2008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吕中元老师就是这样用他一点一滴的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体现一名教师的先进品质,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