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型  >  正文

师德典型

吉大先生 |(二)刘春宝:科技报国写春秋 匠心为民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5-06-30 14:45:38   |   点击数量: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刘春宝:科技报国写春秋 匠心为民谱华章

刘春宝教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躬耕教坛,以培养服务国家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的、具备技术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科人才为己任。他言传身教,主持重构核心课程体系并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奖,主编精品教材,建设智能机器人特色专业;潜心育人,创新实施“课堂讲授-虚拟仿真-实践强化”递进式培养机制获机械行业产教融合大赛二等奖,主讲课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及研究生精品课;倾力指导,带领学生在“互联网+”大赛、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总决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本人获评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并组织数百人次深入企业实习,所指导学生荣获长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主持多项省部级教改与协同育人项目,研制的教学试验台获省级一等奖,悉心指导研究生在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培养出多名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及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更扶持研究生成功创业并获市级领军人才荣誉;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典范实践,使他荣膺吉林省及吉林大学首届“最美导师”称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崇高师德与育人担当。

图一.刘春宝教授科研立德树人成效的典范

不断求索,矢志科技创新追求


刘春宝教授面向冬季道路高效破冰除雪现实问题,践行先生向北的贡献精神,坚持科学技术服务社会发展,只有打通北国冬天的雪路,才能更快地完成复兴东北的任务,为春城的冬季保驾护航。2018年寒冬,长春街头凌晨3点,零下30℃的极寒中,刘春宝裹着厚重军大衣,正趴在一台新型除雪车旁记录数据。睫毛结满冰霜,手指冻得通红,他却专注地调整着设备参数。这样的场景,在多功能破冰除雪车研发的三年里已成常态。面对东北地区冬季除雪难题,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融合智能控制、液压传动和机械破冰技术,历经27次迭代,最终研制出BLD系列智能除雪车,使除雪效率提升40%,破冰厚度达15厘米。2020年该技术成功产业化,为吉林省新增产值4386万元,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除雪作业。


     

图二.刘春宝教授及其团队研究BLD5250TCXCA6破冰除雪车服务东北建设

立报国之志,守护绿水青山


在柳工-吉林大学实验室里,标志着重大突破的 YOCF2650型液力调速装置 静静矗立,它的诞生彻底终结了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面对大功率液力调速偶合器核心技术被欧美长期垄断 的困境,刘春宝教授带领团队毅然攻关,首道难关便是多尺度湍流模拟技术——瞬态流动尺度解析。团队成员在实验室搭起行军床昼夜不息调试算法,一位博士生回忆“仿佛着了魔,吃饭争论涡流模型,睡梦推演流体方程”;正是这份执着引领团队揭示了液力元件内部精细流动机理与能量耗散机制,创新开发出传动性能高精度预测技术。当第189次模拟的流场图谱完美呈现时实验室沸腾了,而连续鏖战的刘春宝教授因过度疲惫倚墙睡去。2020年团队迎来历史性突破,成功研制全球领先的首台20000千瓦大功率液力调速耦合器YOCF2650型,其核心技术“瞬态流动尺度解析与性能预测方法”被王立军院士等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新加坡国立大学Khoo教授也在《Physics of Fluids》肯定“刘春宝等尺度解析模拟预测变矩器性能结果准确”。这一突破 标志着我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依托该成果的 “高效高可靠大功率液力传动元件创新设计与节能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刘春宝排名第一)。团队核心技术实力在多款产品彰显: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12吨装载机专用TC5425变矩器测试失速变矩系数高达2.59、最高效率85.5%;开发的 山推大马力液力变矩器创国内最大尺寸纪录,其背后是另一项被谭建荣院士等鉴定为 国际领先的“高效大能容变矩器设计方法”。这些前沿技术突破不仅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推广应用更累计新增产值4.8亿元,团队持续创新于2022年再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践行了《液压气动与密封》所评价的“致力于独立自主液力传动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中国液力传动迈向世界前沿。


     

图三.刘春宝教授及其团队液力传动领域贡献

怀为民之心,创造美好生活


在长春市儿童福利院,12岁的截肢女孩小琪正轻盈地跑跳玩耍。她膝盖处的仿生假肢灵活自如,仿佛真实肢体一般。而三年前,她使用的传统假肢还常把接口磨得血肉模糊。“现在这个假肢好像知道我想做什么,上楼梯都不用扶!”小琪的笑容,背后是刘春宝团队五年的心血。在几年前的一次学校走访,当他看到残障儿童被劣质假肢折磨得伤痕累累时,这位硬汉科学家红了眼眶:科技工作者有责任还他们“行走的尊严”。刘春宝教授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引入流体传动技术,通过微型液压系统模拟肌肉弹性,让假肢能像真实肢体一样缓冲减震。当第一位试用者流着泪说“我终于能抱着孩子散步了”时,所有艰辛都化作了幸福。

如今,这款智能假肢已帮助300余位残障人士重获新生。但刘春宝仍未停步:我们要继续降低成本,让每个需要的人都能用得起”。这份执着于技术普惠与突破的精神,也驱动团队将假肢研发中积累的流体传动与智能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其研发的核心关节模组赢得孙简副省长等领导高度肯定。


     

图四.吉林省副省长孙简一行来到刘春宝教授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进行调研

刘春宝教授投身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带领团队破解绿色化、智能化大型工程车辆自主开发难题,深刻践行“高端装备乃国富民强之基石”理念。他始终将思政育人融入课堂与团队,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其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所培养学生多人投身国防军工与高教事业,如本科生李振男(大二起由其指导)完成重大科研任务后加入中国兵器集团报国。因其卓越的育人与科研贡献,刘春宝荣获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其“大国重器‘螺丝钉’”等事迹被人民网等媒体广泛报道,激励同行。受邀多校报告引发共鸣,“教科研更教做人”成为学生共识。从青丝到白发,26载科研路,他坚守初心——以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托举民生幸福。


     

图五.刘春宝教授荣获吉林大学第一届最美导师奖等多个教学奖项


供稿 |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出品 | 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 | 付婷婷

排版 | 郑   悦

校对 | 宋博洋、欧阳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