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吉林大学举行“教师岗前培训暨师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教育第三场报告会 张汉壮教授作题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24 13:39:31   |   点击数量:

【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谢晓艺 摄/徐立华】11月5日,吉林大学“教师岗前培训暨师德与学风建设”系列宣讲活动第三场报告会在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举行。学校教学委员会主任、物理学院张汉壮教授作题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报告。校内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报告会。

张汉壮在报告中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结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理解进行阐释。他提出,教师的品行、知识和能力可以影响每一名学生甚至全民族素质,教师承担着提升国民素质、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要有做一个好老师的理念,以课程为载体,践行好育人使命。张汉壮指出,思政课程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课程思政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引领,通过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在看待礼貌、时光、挫折、自我、兴趣、探索等方面的品行素养和能力。

通过“普通老师只是传达知识”与“好老师是解释知识”的对比,张汉壮提出课程建设高质量的标准。资源建设是高质量课程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精神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老师应该通过逻辑性、历程性、应用性的构建,丰富课程内涵建设,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生动、直观的课程资源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他认为,高质量课程建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张汉壮运用实物演示、AR演示等呈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实践成果案例,阐述了知识的载体重在知识体系的构建,对知识发展历程要进行梳理,对教学方法要不断改革。他强调,要以知识传授为载体,注重对学生实施品行、能力的过程培养。张汉壮提出,教学过程包括践行与引领、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践行与引领要用基本礼貌引导教学秩序,用奋斗精神引领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用正确的三观教育引领课堂教育,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科逻辑性、历程性、实用性。

张汉壮认为,育人元素包括家国情怀、品行素养和科学能力。他通过课程内涵、教学手段、课堂传授,提出课程的建设与践行要有实力;通过环境基础、行为规范、关爱学生、品行能力,提出要重视多维度的培养环节。

张汉壮结合自身30余年的科研、教学经历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向大家阐释了好老师不但要具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需具备扎实学识,精通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授课艺术。态度决定一切、高度决定视野、跬步至以千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景在高处和远方。他寄语青年教师不忘初心、居高声远、脚踏实地。

聆听张汉壮教授的报告后,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互动,提出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转变新思维,如何兼顾教学和科研等问题,张汉壮对此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他表示,思政课建设应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线,将家国情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融入其中。在为学生讲授更前沿、更深领域的内容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实现从常识理解向深层次理解思维方式的过渡;除基本知识原理,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青年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取得成果。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聆听此次专题报告会后受益匪浅,对自己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加强高质量的课程建设、践行课程思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新入职教师、师资博士后和实验技术人员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