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王亚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9-03-08 09:49:39   |   点击数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以“立德”为纽带和途径实现“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指向和目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德、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德、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人、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级专门知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才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立德树人的政治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的政治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积累的宝贵经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教育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高等教育创新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教育现代化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理念5000多年传承与发展中得来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而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开创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就其理论遵循的价值逻辑而言,高校要坚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中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更美好教育的需求;要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努力当好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智囊参谋,发挥好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有用人才的主阵地作用;要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不断发掘制度潜力、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制度自信,进而切实增强坚持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就其问题导向的实践逻辑而言,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第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最鲜亮的底色。高校要理直气壮管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师要坚定不移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运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大学生要脚踏实地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指导成长发展和人生实践。第二,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师生文化自信、凝聚师生文化力量、实现师生价值认同和巩固师生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功能。高校要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全面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以舆论宣传为途径,通过典型树立、经验推广和榜样示范等手段加大舆论宣传,进一步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以文化涵养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文学艺术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作用;要以实践养成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推动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制度保障为条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第三,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使其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强化阵地意识,有效防范各种错误思潮以各种形式在校内抢滩登陆;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管理、资助等育人功能;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使高校成为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育人前沿阵地。第四,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不断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好氛围、好气候和好生态。要锻造办学“硬实力”,突出校园建设的文化元素,充分发挥硬件的载体功能;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把大学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善用治理“巧实力”,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二、坚持把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首要条件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这些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对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着力点。高校教师队伍肩负着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落实培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建设一支“求实求真、大气大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坚持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立德树人的首要条件不动摇,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高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来部署。

  第一,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政策体系。要强化工作体系构建,健全政策制定主体、政策落实主体、政策利益相关者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高校、社会和高校教师的落实张力和执行活力;要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新入职教师师德测评机制,为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好老师把好第一关;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健全教师终身培训机制,引导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内与外、显性与隐性等相结合的激励方式激发、引导和规范广大教师的德和行;要加强制度规范约束,健全高校教师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刚性和公众监督来规范教师言行,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先一公里”,畅通入口、突破中梗阻,确保全过程的实效性。第二,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政策落实。要强化党委领导,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领导机制,以及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党组织落实、党支部主体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加强队伍建设,以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将思想教育和业务提升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要强化实践养成,积极为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将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相结合,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校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和自身责任,更好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贡献;要强化榜样示范和人文关怀,将先进典型、师德标兵等精神奖励和不断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物质保障相结合,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三,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提升。要引导高校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引导高校教师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引导高校教师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提升就是高校教师要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坚持以“四个相统一”为方法和路径,用“四有好老师”做参照和标准,实现“四个引路人”的目标和使命。

  三、坚持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

  坚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我们面临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性、市场经济追逐功利性、社会思潮多元多样性等多方面挑战,只有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完成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任务,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进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四个正确认识”和“六个下功夫”。在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加深“四个正确认识”:“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总之,“四个正确认识”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只有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特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担当时代责任与完成历史使命过程中脚踏实地;而个体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的确立,则有赖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正确认识。在方法上,扎实推进“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自觉拧紧“总开关”,补足精神上的“钙”,不断树立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自觉立德修心、修德律己、践德立业,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民族复兴时代新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不断增长阅历见识、丰富真理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立大志、做实事,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提高审美、锤炼意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总之,“六个下功夫”紧扣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实际特点,系统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况,综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进一步巩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目标体系。这既是对立德树人要求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如何培养人的进一步回答,指向更清晰,也更具操作性。

  四、坚持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这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又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为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的开创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在时代范围和阶段性历史使命上,已经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拓展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在根本要求上,必须把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主体聚焦上,从大学生主体拓展到了高校主体;在治理问题上,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在解决方法上,从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节建设拓展到了外部环境营造;在工作目标上,思想政治工作由局部负责转向了人人有责和人人负责的全员化和整体化。这些新变化本质上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内在地涉及与育人主客体的增加、育人时间的向前延伸和育人空间的向外扩展,以及育人的目标任务、内容、方式方法、载体等相关的一切育人要素。要适应和匹配这些要素在“人、时、空”上的变化,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第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和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全员“三全育人”共同体的形成。第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机制。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因需而动,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十大育人”工作的功能,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同时,“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第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优化顶层设计、突出改革重点、创新工作平台,打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后一公里”,切实将“十大育人”体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群体、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构建起“电子信息+”思想政治工作新样态。第四,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要健全政治保障机制,完善党的政治保障和政治把关制度;要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法规、章程建设,明确育人工作的具体路径;要健全队伍保障机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委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均衡教育资源,完善以“奖、助、贷、勤、补、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提升教育公平。第五,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要建立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将“十大育人”体系纳入班子、干部评价考核范围。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健全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五、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高校应对这些复杂变化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和艰巨。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要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服务于全党的工作大局;要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强阵地意识,着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主动性;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科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增强育人意识,整合育人资源,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育人教育有机结合,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通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话语体系、评价体系,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能力。第二,强化问题导向,把握工作重点。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核心,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方位和全过程;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武装师生头脑、指导高校实践、推动办学治校工作的思想灵魂;要把握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形成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和谐局面;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其他课程渠道的同向同行;要把打通“十大育人”体系的盲区、断点、重点和难点作为突破口,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第三,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党政共同负责,做好统筹协调。高校党委担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育人育才的政治保障功能、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功能,以及党建带团建的协同育人组织优势,推动育人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效对接。二是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协同育人。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丰富育人内涵、扩展育人渠道、创新育人载体、改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实现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堡垒作用。要优化党支部设置,探索跨系所、跨学科、跨团队、师生混编的支部设置新模式,让支部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要选优配强班子,积极实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类群团组织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的育人纽带功能。四是强化问责督导,形成监督机制。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总之,“立德树人”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和实践依据。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政治原则,以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首要条件,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内涵,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为重要动力,以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境界。

  作 者

  王亚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四川成都611731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