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型  >  正文

师德典型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展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30 11:37:27   |   点击数量:

法学院深入开展以“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传师道”为主题的“四师建设工程”,以打造“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引导本院教师以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做到“六个相统一”,努力塑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形象,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建功立业、贡献力量。下面根据“四师建设工程”的开展情况,对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树立理想信念,铸师魂

(一)基本要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要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作为全院教师的价值追求导向,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内容

1.把党政班子打造成为“四师建设工程”的示范者。

建强领导班子,重点要抓好四个推进,即推进议事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常态化、深入化、系统化;推进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进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到“五个到位”。

近年来,学院党政班子充分利用对标争先、巡察整改、主题教育等重大契机,积极推动完善学院领导和运行机制,法学院党委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资助建设单位。通过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讲党课、担任本科生班级名师班主任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党政班子成员与师生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党政班子成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2.夯实党支部堡垒,把教职工党员打造成为“四师建设工程”的主力军。

为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建设,学院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教职工党员打造成为“四师建设工程”的主力军。由学院党委书记周春国同志主持召开教工党支部联席会议,明确教工党支部建设要求,推动教工党支部建设常态化;邀请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通过抓好教师党支部书记,进而落实好教工党支部“七个一”工作要求;确保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有效实施,其中,商法教研部党支部书记王艳梅工作室入选吉林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资助培育对象。

二、提高道德情操,塑师德

(一)基本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拥有高尚的道德,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会赢得他人的支持与理解。要把政治道德、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作为全院教师的思想品行导向,引导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明理担当、严谨养正,打造一支有道德情操、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内容

1、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为引导全院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学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师德典型树立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评选工作;在全院本科生范围内组织“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的评选活动;面向研究生,组织开展“无法不爱,感恩有你——我与导师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以法学院研究生在校就读期间与导师共同学习、科研和生活为线索,聚焦身边师德典型,充分展现导师和学生之间打动人心的生活点滴。

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大批深得学生喜爱,同事认可的师德标兵。其中,法学理论教研部李拥军教授荣获2016年“吉林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在全院教师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师德师风引领作用。

2、开展师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要求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培育工作,积极组织和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先后邀请“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副校长蔡立东教授为全院教师分别以“爱是教育的灵魂”、“守明理养正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为主题做专题报告,在塑造和培育教师群体的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院教师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三、积累扎实学识,强师能

(一)基本要求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对教师知识功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把教学能力、科研态度、社会参与和国际视野作为全院教师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有扎实学识、崇尚学为人师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内容

1、实施“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在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学院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学术沙龙。系列学术沙龙是进一步推动法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变科研管理为科研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主要针对院内教师,拟在科研项目申报、“三大刊”发文、SSCI发文、数据分析报告写作与应用、文献综述写作、案例分析规程、编辑视角下的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研讨式经验交流,助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态度。

2、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近年来,学院按照双一流和国际化的要求,通过办好学术午餐沙龙、海外名家讲座,当代法学名家讲座、法学新锐茶座等系列学术活动;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和品位,培育教师国际视野。

四、培育仁爱之心,传师道

(一)基本要求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要把爱国、励志、求真和力行作为全院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打造一支有仁爱之心、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内容

1、坚持和完善名师班主任和大学生导师制度

为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由高中到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强化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和管理,学院聘任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本科生班级名师班主任,聘任中青年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班级大学生导师,通过开展“名师班主任见面会”“大学生导师学业生活指导计划”“本科生每周法律论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师指路”在教育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2、打造“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学院高度重视提升专业课老师的德育水平,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的精品课程,推动本科生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学院专业课程的教育效果普遍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法学院商法教研部王艳梅老师讲授的《商法学》课程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3、完善师生沟通机制,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为根据学生群体需求和个体实际,抓好学生学业和生活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了充分反馈学生群体对于学院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学院高度重视师生交流沟通机制,建立学业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法苑茶谈”活动,抓好学业指导活动的系统化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学业发展目标。

4、引领教师树立统战思维、关爱困难学生

加大对少数民族及港澳台学生群体的培养力度。引导教师树立统战思维,根据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学业辅导、发展入党、考研深造、人际交往、生活保障等方面,拿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办法和举措,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两岸四地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友谊,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做好金杜助学支持计划、金杜自强自立大学生奖励计划、爱心商店等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重视过程培养,实现精准扶贫,确保困难学生有尊严地顺利完成学业。

近年来,法学院围绕“四师建设工程”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件大事,注重教学、科研、育人等中心工作的结合与融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长效开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未来,法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四师建设工程”,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